【主持人开篇语】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东港沈达江海大酒店独家冠名播出的《东西南北丹东人》,东港沈达江海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延柱是东港人士,他从军、下海,致富不忘回报家乡,与丹东广播电视台联手搭建平台,为四面八方的丹东精英尽展风采。
好,观众朋友,在今天的节目里啊,我们向您介绍的这位是在我国外交生涯四十多年的中国驻黎巴嫩、伊朗等前大使,咱们丹东人刘振堂。
【画外音】
刘振堂:1945年生于我市凤城县,1962-1965年就读于凤城高中,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入外交部从事外交工作,曾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并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使馆任三等秘书、二等秘书、一等秘书和政务参赞。自1999年起,他相继担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中国驻伊朗大使。2007年退休后,任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 伊朗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以及外交笔会理事等职。
【主持人】
刘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受咱们家乡电视台《东西南北丹东人》栏目的采访,首先请您面对着镜头,向家乡的父老打个招呼吧。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谢谢,我离开丹东已经四十多年了,但是无论走到哪都是心系家乡,因为我曾经到过60多个国家,长期在国外工作,尽管如此,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我们家乡美,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所以我总是想着家乡,总是惦记着家乡的父老,总是怀念着家乡,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主持人】
您是从什么时候离开丹东的?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我是1965年离开凤城高中到北京第二外国语上学。
【主持人】
您怎么会选择外语这个专业,是因为您当时年幼的时候你就想要做大使这样一个职业吗?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不是,我由于受到我外祖父的影响,所以我从小喜欢当作家,我对文学、书法特别喜欢,我是报的其他大学的文学系、历史系没有接收我,最后把我分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以后呢就把我分配到外交部。
【主持人】
您到了北京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个城市,与我们丹东小镇不一样,现在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还记得发生在丹东的那些故事吗?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当然,我记得发生在丹东的故事是咱们解放初期,我对朝鲜战争印象非常深,因为我们的家乡尽管离鸭绿江还是30多公里,但是那个时候的空战我都亲眼看到过,而且有些飞机甚至副油箱就扔在我们村,我们家附近。
【主持人】
我们通过电视啊经常能听到大使这个词,尤其是对于我们平常百姓来说,外交官,大使是非常神秘的,尤其是您工作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也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大使的工作都是什么样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到外交部工作作为从事外交事业,恐莫人生一个最高的理想就是能够通过一步一步的晋升,一步步努力最后能当上大使,与其说这个职业是神秘倒不如说神圣,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代表你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代表你国家对外交往的水平。通过大使的智慧,他的才干,他的理想,为自己的国家谋求最大的利益。另外一方面呢,也通过大使,你善于外交,有良好的外交技巧,给你的国家争取更多的朋友,这样使你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这样你才能够和平平安的搞建设。
【主持人】
听了你一说哈,外交官并不是表面上我们看到的那么风光,他要做很多工作,在您工作的经历当中那些事情是让您至今都难以忘记的?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对我来说呢,可以说我作为一个外交官经过了将近40年,我亲身经历我们国家由弱到强,我们国家由贫困到中等的小康水平,那么我可以举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从外交官眼中来体味到我们的这个自豪,体味我们国家的这个分量和地位,你比如说我第一次去黎巴嫩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就是7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还比较贫困,所以我们在当地市场上都是小商品。比如说卷笔刀啊这个铅笔盒,橡皮擦啊,我们中国的制作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可是25年以后我到黎巴嫩当大使的时候,那都是我们很多高档电器,进入了当地的超市。
【画外音】
在采访中,刘大使还告诉我们,除了在市场能够看到商品的变化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反差。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我第一次到黎巴嫩的时候我给大使当翻译,当时黎巴嫩的第二位总统,他和美国西方关系非常好,他对我们中国瞧不起,所以说他见到我们大使的时候都不愿意握手。可是,我第二次去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就是自由国民党的领导人,他强烈的要求他的儿子同我们中国发展党的关系,他喜欢我们全面的搞各方面的合作,所以一个呢爸爸不愿和我们大使握手一直到他的儿子25年以后强烈的主动要和我们发展关系,这个对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发以后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亚洲到欧洲百分之八十的商品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我80年代初期在埃及工作的时候,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有一艘船经过苏伊士运河,现在呢,我们每天都有四五艘船经过苏伊士运河,我们每年交的运河过境费就要五个亿美元左右。
【主持人】
相信这其中外交官大使做了很多的工作,那么在工作之初会不会有一些比如文化语言方面的一些出入在您的工作当中有没有给您带来过麻烦?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正好是毕业于文化大革命当中,我们在学校学的呢和我们实际用的差别非常大,我们当初学的呢很多都是抓革命,促生产,斗私批修。那么,这些词呢在外国肯定用不上了,所以到使馆以后我又现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每天都熬夜熬到下半夜两、三点钟,通过两年的努力,我从听不懂,看不懂最后给大使当翻译。对外交往很重要一个就是语言这个工具,而且这个语言工具呢,在阿拉伯地区又有不同的区别,你比如说在黎巴嫩的土语和在摩洛哥的土语不一样,就像你在北京讲的北京话到广州讲的广东话完全不一样,所以你到广东你必须学广东话你才能和广东人打交道,所以,对于我们学阿拉伯语的这些年轻人来说,当时就存在这个问题。
【画外音】
在国外工作,除了必须要有娴熟的外语外,而且还要懂得,精通国当地的风俗习惯,应该说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所不同,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宗教。如果您对此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大问题。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所以,你必须学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和常识,要投人所好,不要哪壶不响提哪壶,你要哪壶响提哪壶,这样呢才能够交往,这样我们就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现在因为我们国家也日益昌盛了,那么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如果说我们某一天想要到这样的国家去,那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你比如说有的国家,你比如泰国,他的小孩你是不能摸他的头,摸他的头是诅咒他,另外,你到伊斯兰国家,特别到伊朗到沙特这些伊斯兰国家,它是男士不能主动和女士握手,它是男女授受不亲的。我们的民众呢不知道说话要小声,要尊重人,我们有的时候两个人讲话二百人都能听见,而这一点呢,我说类似这些习惯我们要改。
【主持人】
您这话说的太好了,我们以最良好的形象出去,每个人都是大使,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非常好的一句话,我也学习了记住了这句话,也希望能把这句话带给我们电视机前每一位观众,希望我们都从自身做起。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优良传统,你比如说我们尊重父母啊,我们这个扶老携幼啊,我们这个中国人特别善良啊,这些我们都要发扬。
【主持人】
我们特别想知道阿拉伯国家,我们通过电视当中都能看到他们这个比较乱,那么您在这个工作过程当中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哪些事情。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阿拉伯国家处于中东地区,因为中东地区正好是东方和西方两个文明板块交错的地方,既然是交错它就是一个桥梁,那么我们过去的四大发明都传到西方,西方现代的科技都传到中国,同时呢由于它是一个交错的地方,所以就能碰出文明的火花,所以无论是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产生在那个地区,这是文明火花的碰撞的结果。世界上历史上绝大多数超级大国崛起都是通过那个地方崛起的,你比如说古代埃及的法老,后来这个巴比伦啊,波斯帝国啊,以至于中世纪的你比如说像这个罗马啊,希腊啊,奥斯曼帝国啊,以至后来这个西方的一些列强,大多数都是通过这个地区崛起的,因为那个地区是世界矛盾的焦点,同时也是东西交流的桥梁。
【画外音】
除此之外,这里在近代开始就发现有石油,一些大国和列强也纷纷到此争夺能源,这样就给本来就很焦点的一个地方变得更加复杂化。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由于这些原因阿拉伯国家在那个地方深受其害,特别我想强调一点,自从四十年代出现了阿以冲突,就是以色列建国以后,1947年以色列建国以后,那个地方连续打了五六次围绕着阿以争端爆发的战争,由于这个战争无论是以色列还是阿拉伯双方,人员和财产都遭受了巨大地损失,而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也是恐怖主义滋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这个恐怖主义是西方列强,他们长期在这个地方插手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想把那个地区霸占,通过那个地区为桥梁霸占全世界,这是根本的原因。
【主持人】
我知道您已经退休了,那么退休之后您还从事哪些工作呢?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我在2007年退休以后呢,我第一个工作呢,就是参加了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将近三千个退休外交官的工会组织,我们除了为我们退休的外交官谋一定的福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的各种机制,这些机制就包括成立了能源智库,有三十多个大使组成,给我们国家领导人,给中央,特别直接的为我们这几大石油公司提供咨询,提供评估,给市场做出展望,在中东或世界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些处理方案,给他们提出解决办法,我们退休以后呢就利用这个机制呢继续为国家服务,我还亲自推动并参加了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的建立,我现在担任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的副会长。
【画外音】
刘大使因为在阿拉伯国家工作了二十年,在伊朗工作又了五年,整个中东二十三个国家他大部分都去过了,小时候想当个作家的梦,终于在退休以后圆啦。他连续撰写了《伊朗的凝聚力》、《波斯风情》、《千年文化古韵-埃及》和《关于黎巴嫩》四本书。
这些书籍主要的通过他几十年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感的结晶。此外,还包括这些国家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各个方面,在采访中刘大使还表示要写更多东西以完成自己当作家这个梦想。
【主持人】
太棒了,我想通过您说著的这几本书,我们会更全面的来了解这些国家,来更好地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的互通哈。那么我特别想知道作为您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从丹东出来的一个外交官,那么您怎么看待我们丹东的发展或者您有没有想过要为我们丹东做哪些事情?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当然,我一直想为丹东做些事情,我长期搞各种各样的收藏,我也收藏世界各国的钱币,邮票,这次回到家乡呢,正好我们凤城市搞一个文体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呢其中有一个层面就是让凤城市的老百姓能够通过展览,通过一些这个文化层面的东西来提高综合素质,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决定把我收藏的世界各国的硬币我捐献给这个文体中心,另外,我也准备捐我集的外交封,因为我是外交封爱好者联谊会的名誉会长,就是和各个国家,你比如说建交十周年五十周年联合发一些外交纪念封,这些封呢通过这些封这些钱币,可以了解到各国的风土人情,习惯信念和追求,那么我们丹东或者是丹东市的人民,凤城市的人通过这个展览,你不出我们丹东市就可以了解全世界,
【主持人】
非常感谢刘大使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也希望您能够继续为我们国家效力,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希望您身体健康,当然更迫切的希望您能常回家看看谢谢。
【同期声】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 刘振堂
谢谢,我也希望经常能常回家看看,我也希望丹东市的发展更科学,有步骤,更可持续的,我也愿为丹东市的人民做一点贡献。如果是需要各国怎么发展的一些经验,我也愿为丹东效劳。
【主持人结束语】
好啦,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的家人或者朋友没有及时收看到我们节目的话,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ddtv.cn 就能随时点击观看啦,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首播:丹东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周三晚上20点,丹东广播电视台当晚生活频道22点15分和次日早晨7点20分丹东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重播
制片人:田立国 记者:田夫 主持人:徐航 后期编辑:刘姝楠 网络编辑:田川
监制:孟锦波 总监制:宋月华 沈延柱
丹东广播电视台《东西南北丹东人》www.ddtv.cn
东港沈达江海大酒店协助拍摄
丹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