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陆 《东西南北丹东人》!
Loading...
正在加载中...

人物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介绍
丹东广播电视报2011年第13期——王忠家

       

        人物档案:王忠家,原《人民日报》总编室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1952年生于丹东, 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以后留校任教。1990年调入《人民日报》,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千幅,并在各类摄影比赛活动中获奖。从1993年开始成为《人民日报》采访中央新闻的常备记者。多次担任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奖评委,中国金像奖评委,第五届国际新闻比赛(华赛)评委。
        王忠家:为国家领导人拍照的丹东人
        为江总书记拍的照片被《人民日报》永久珍藏
        近日,在江盈花小区的一所雅致的居所里,记者见到了回乡探亲的王忠家。虽说是初次见面,但王忠家亲切随和的笑容很快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这是一次愉快的采访。
        王忠家说,他是喝鸭绿江水长大的。1968年,王忠家插队下乡到宽甸,1969年参军入伍,从小就对摄影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摄影。1980年,王忠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期间,他在带学生实习过程中拍摄了很多新闻图片,有的图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照片得到了《人民日报》领导的赞许。当时,王忠家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巧的是当时正赶上《人民日报》招聘新闻摄影记者,王忠家在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成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来到《人民日报》工作后,他如鱼得水,新闻摄影的视角更加开阔,几年时间里,他拍摄了大量新闻摄影图片,其中有许多照片不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还被多家媒体竞相转载。
        凭借出色的技艺,王忠家在专业摄影的道路越走越宽。1993年,他成为《人民日报》采访中央新闻的常备记者,即在中央办公厅经过严格的政审后备案的记者,主要是跟随中央领导活动和重大会议的采访。王忠家说,常备记者和普通记者不同的是,常备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责任感,还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报社需要一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看《人民日报》的照片,江泽民总书记看《人民日报》的照片就是王忠家在总书记办公室拍摄的。照片拍出来后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还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这张照片悬挂在香港的新闻中心大厅里,不少香港记者和国外媒体记者纷纷到这张照片前合影留念。199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三代领导人看《人民日报》的照片,这张报纸被很多读者收藏,同时也被《人民日报》永久珍藏。
        骑自行车参加新中国50周年庆典的拍摄
        1999年,在庆祝新中国建立50周年国庆前夕,王忠家成为到天安门城楼上拍摄国家领导人参加国庆活动的摄影记者之一,可当时他却是骑自行车去参加拍摄的,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王忠家都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我持有天安门城楼上的采访证件,因为当天我是骑着自行车去采访的,所以一路上武警战士和警卫局的同志盘查了我好几次。到了天安门,警卫局的同志很吃惊地问我,你怎么能骑自行车来呢。”原来,在9月22日预演那天,王忠家坐的是人民日报社的车,有特别通行证件,但在庆典结束后,报社的车要撤离到马路上,因为所有的车辆都在故宫后院,撤离时非常拥堵,而自行车可以随时撤离。有了这次经验,王忠家决定当天骑自行车去,比坐汽车节省近两个小时,提前了发稿时间。
        拍摄现场往往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生,但是往往就是这种意外恰恰也成就了一些勤奋的摄影家的优秀作品,王忠家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在一次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和会议代表委员一起联欢,因为联欢时间较长,有的摄影记者急着发稿就提前离开会场,王忠家虽然着急,但他觉得联欢的背后肯定会有故事,于是就一直耐心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联欢会快要结束时,少数民族德昂族的一位代表跑到李瑞环主席面前,请李瑞环主席签名题字,李瑞环主席欣然提笔,这位代表激动地跪在地上,按照德昂族的最高礼仪,两手合十作揖,感激不尽,王忠家立即拍下了这个精彩的场面,这幅照片获得了此次会议摄影比赛的金奖。
        普通镜头里的关注和感动
        王忠家说,在许多重大事件的采访中,当他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时候,有一些感动的瞬间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当武汉市蔡甸区石洋堤上发生重大险情时,王忠家冒着39摄氏度的高温直奔现场,由于当时路面太差车子不能走,他背着沉重的摄像器材,步行4公里到达现场。在现场,从将军到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的感人场面深深地感动着王忠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为拍到精彩的图片,他毫不犹豫地跳到水中,当地是血吸虫的重灾区,跳进水里有可能被传染血吸虫病,但王忠家却顾不了这些了。他说,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他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他拍的这张照片第二天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上。
        第二天,不顾身体疲惫,王忠家又跟随广州军区红一团采访,当时武汉长江干堤模家矾出现险情,官兵们已经几天没合眼了,团长王建峰发烧达39度,仍和战士们一起在洪水中忙碌。看到战士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却没有一个停下来休息的,王忠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着眼泪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拍完照片后,他放下照相机跳入洪水中,与战士们一起搬沙袋堵管涌。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感染了在场的官兵,广州军区红一团专门给《人民日报》社写信为他请功,8月26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了一封抗洪一线的来信,题目是《党报记者和我们并肩战斗》,这也是《人民日报》前所未有的。抗洪抢险结束后,《人民日报》出版了一本《群星闪耀映党报》介绍在抗洪抢险记者们的英雄事迹,王忠家名列第一,成为群星中最亮的一颗。
        家乡的景色是他心中的“最美”
        从事摄影专业几十年,王忠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但最让他动情的,还是家乡丹东。每次回到丹东,王忠家都会特别到宽甸、凤城拍摄鸭绿江的美景、金秋的红叶、东港的湿地和万鸟腾飞的场面。他常常和外地的朋友介绍家乡丹东,“没有来过丹东,你就不知道真实的丹东,来到丹东才知道丹东的美,丹东不仅美在山水,丹东人更美。”
        尽管多次担任过中国新闻奖金像奖的评委,现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在摄影界大名鼎鼎,但王忠家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对家乡父老时时牵挂和惦念:“是丹东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家乡人民的鼓励和支持。”王忠家说,他只是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用他手中的相机,把最美好的东西传播给人们,这也是他感到非常自豪和有意义的事业。记者提及丹东也有不少专业摄影记者和众多热爱摄影的人,并以他为荣时,他笑着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我衷心希望咱们家乡的摄影人要用新的摄影理念,新的视觉和视角去观察去摄影。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用镜头去说话,我们今天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影像每个难忘的瞬间,这是咱们摄影人的责任。”
        本版稿件由《东西南北丹东人》栏目组提供相关材料  本报记者郭霞整理
        如果您有适合《东西南北丹东人》栏目的人物线索,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18604251233,13898518630。此外,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来电话反映错过了收看时间,如想观看可登录《东西南北丹东人》网址 http://www.ddtv.cn

页码:    [1]    [2]  
关于本站  | 新闻公告  | 可爱家乡  | 东西南北丹东人  | 家乡骄傲  | 联系我们  |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