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商场如战场,品牌建设如战术。马玉珠深谙其中的道理,而多年来,他正是依靠联手科技、牵手农户、接轨市场的和谐的铁三角关系,牢牢支撑起了“北方山奇”。
“北方山奇”甫一问世,马玉珠就从科技切入,从种子抓起,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菌种厂,将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食用菌新品种引进宽甸,不仅填补了宽甸不能生产一级菌种的空白,还将科研院校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后,通过引智,请来法国、日本等外国专家,传授新品种和新技术。
2001年春,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马玉珠将沈阳农大开发的无床架立体栽培新技术引进并推广,为宽甸的香菇生产打开了一条新路。当年秋,他又与河南、浙江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将南方香菇大袋小棚反季生产技术和获得国际金奖的新科木耳引进宽甸,改写了宽甸传统栽培木耳的历史。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马玉珠的奔走下,2008年5月28日上午,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与北方山奇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在丹东地区创办了首家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对于食用菌种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及林蛙等辽东山区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玉珠生性淳朴,为人随和。通过多年的相处,广大菌农已和他结成朋友。他们发展食用菌生产,需要技术找马玉珠,需要信息找马玉珠,需要销售找马玉珠。而马玉珠一直视“帮助农民增收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003年12月,八河川雅河村部分菌农因管理不当,使菌种出现一些问题,准备将菌袋毁掉。马玉珠得到消息后,立即到现场进行分析指导,改善了管理方法,使菌种得到正常发育,减少了菌农的损失。
多年来,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市场是检验品牌的试金石。“北方山奇”到底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
2001年,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名特优产品博览会在深圳举行。会上,马玉珠结识了拥有五六家企业的福建菌商黄兴镇。被马玉珠坦诚豪爽、精明干练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黄兴镇随后踏上了北上创业的征程。而在与马玉珠的精诚合作下,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菌王”。在他的带动下,又有五六名福建菌商慕名而来……如今,马玉珠已与国内一批大菌商建立起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并与国内前沿的食用菌专家保持联系,随时掌握了解市场动态。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牌可以致富一方百姓。到目前为止,“北方山奇”系列产品已经涵盖了人参、林蛙、食用菌、山野菜、蜂蜜五大类70多个品种;产品不仅打入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市场,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公司也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兴边富农”计划项目基地、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基地、科技龙头示范企业、省龙头企业。
古来凡成大事者,必天时、地利、人和共有之。天时为“北方山奇”提供了创世的契机;地利为“北方山奇”搭建了创世的平台;人和为“北方山奇”拓展了创世的环境。而如果说“文化”是“北方山奇”的灵魂,那么,“北方山奇”则是宽甸山区特产的DNA和胎记。
2007年夏天,北京的朋友带马玉珠到著名艺术家范曾府上做客。谈到兴起时,范老应邀挥毫为马玉珠写下了“北方山奇”4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印鉴。而后,他语重心长地嘱托马玉珠,一定要把长白山的特产都开发出来,让“北方山奇”为农民增收和市民健康造福。而“北方山奇”除了拥有范曾大师的真迹外,还有都本基、宋雨桂、冯大中三位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家的墨宝。于此,“北方山奇”,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自然礼赞。
2010年9月1日上午,初秋的阳光照在峥嵘山下的宽甸小镇。站在宽甸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进的重点建设项目——宽甸北方山奇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工地上,马玉珠眼前一片澄明。到“十一五”期末,“北方山奇”将创中国驰名商标;而投资2亿元的北方山奇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仓储中心、物流中心。人们相信,创世于白山黑水的“北方山奇”,终将为那里的农业文明做出新的注脚!